不能的。 nfc属于面对面支付,需要实体卡片,碰一碰的方式付款。 微信支付宝,是通过app扫码付款。也可以远程付款。
很多人以为,移动支付的获胜者最终将在微信和支付宝之间产生。2017年12月央行296号文要求:“银行业金融机构(以下简称银行)、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,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。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,银行、支付机构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机构间直连处理条码支付业务;存量业务应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快迁移到合法清算机构处理。”今后商户通过扫码或付款码付款产生的交易,需要在合法清算机构内清算,不再是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对接。随后,微信支付率先宣布接入中国银联平台,而支付宝的接入估计也不过时间问题。 “断直连”的出发点在于规避金融风险,而这也开启了移动支付领域新一轮的竞争。
移动互联网内的战争,是抢占用户使用时间和频率的战争,移动支付也不例外。但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养成了用户使用习惯,银联现在入场,机会还在吗?
答案是肯定的,但必须要“换道超车”——无论是合作伙伴选择,还是支付方式创新方面,银联都要做创新性的规划。
细心观察的话,除新上线的“云闪付”APP,已经加入了三方支付APP竞争的战场,银联手机闪付则利用NFC技术, “挥一挥”就能满足支付需求。除智能手机外,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、手环、VR眼镜等智能终端也可以成为银联闪付的功能载体,使得移动支付更加便捷安全高效。同时还推出了开放式的银联二维码。
而业内经常讨论的,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,最核心的差别说是“无卡”和“有卡”。二维码支付时,第三方APP是那张可以随意变换的卡;而NFC支付时,手机就是那张可以随意变换的卡。NFC支付不需要联网,也不用打开第三方App。
综上,从银联上线手机闪付并决定力推NFC支付起,移动支付战争的新战线便已经开辟了——银联是发起挑战的“带头大哥”,身后的“小弟们”则是一家家不甘心被腾讯和阿里架成纯硬件制造商的手机厂商。
实际上,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,对2013年就参与NFC开发的手机厂商来说,敢在5年前进入这个领域,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冲动砸下“学费”,小米就是其中一例,2013年的小米2A和小米3都具备NFC功能,但这个功能在随后2年发布的小米手机里被取消了。直到2016年,雷军才又表示小米5将支持全功能NFC。今年3月,雷军连发数条微博大赞NFC支付已经今非昔比。而此前,中国银联和小米已经基于银联手机闪付开展了一系列合作,现在包括小米6在内近10款小米手机都可以使用NFC支付。
另一边,华为在2016年与银联联合推出符合银联手机闪付技术要求的HuaweiPay以后,又在今年一月初和银**际进一步开展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,共同推动HuaweiPay全球化、加快其境外落地——银联在国际范围内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有天然优势,仅在HuaweiPay出海的第一站俄罗斯,银联卡的受理覆盖率已超过85%,其中有40万台POS终端支持银联闪付,当地十余家银行已累计发行银联卡近130万张。而海外消费作为手续相对复杂、移动支付进驻慢的一个线下消费场景,银联在此发力,获取C端用户的速度或许会比想象中更快。
在拿下小米和华为等国产安卓手机后,银联手机闪付已经找到了相对肥沃的生长土地。但这还不算完,手机闪付这条产品线想要的是跳过第三方APP,把手机变成那张支付的“卡”。
所以,针对尚未配备NFC支付相应终端设备(NFC收款机、NFC读卡设备等)的中小店家,银联手机闪付最新要推出的功能——6月中旬,银联会在iPhone手机上推出一个“相机扫二维码直接付款”的新功能,和NFC一样,这项技术在付款时不需要解锁也不需要第三方APP,相比二维码支付方便不少;而NFC支付的终端设备需求问题也得到解决,可以认为这是在二维码和NFC之间做“过渡”。少了条条框框之后,这项技术在应用的范围上也比现有NFC支付要广很多,相信不久就可以在各种机型上得到应用。